
大科學裝置往往需要較大規模投入和工程建設,在建成后能夠長期地穩定運行并持續地進行科學技術活動,能夠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大科學裝置瞄準基本的物理學問題,例如引力波探測、粒子間的基本相互作用、復雜體系的研究等。大科學裝置有著研究難度大、參與人員多、研究投入大等特點。
在本次中國物理學會秋季會議上,來自CPS、APS、IOP、DPG與JPS五大物理學會的25名專家做了相關報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李海波教授就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成果與前景進行了介紹。同時來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Markus Zerlauth教授介紹了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設施建設過程以及通過LHC研究人員發現的一系列科學成果。
來自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David Reitze教授介紹了LIGO在引力波探測這一世紀問題上的探索與成果,并對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的建設進行了展望。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劉江來教授同樣對引力波探測這一問題作了報告,介紹了中國探測引力波正在實施的天琴計劃與太極計劃。除此之外,劉江來教授還對位于四川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所進行的中微子實驗進行了介紹。同樣對中微子實驗進行介紹的還有來自費米實驗室的Bonne Fleming教授與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Atsuko Ichikawa教授。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David Reitze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劉江來教授

費米實驗室Bonne Fleming教授
另一個重要的大科學裝置是同步輻射光源。中科院趙振堂院士就上海同步輻射光源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闡述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的優勢、取得的成就與未來發展的方向。來自美國國家同步輻射光源的John Hill教授也對美國同步輻射光源進行了報告。
中科院趙振堂院士

美國國家同步輻射光源John Hill教授
超級計算機在許多物理學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本次大會上,來自東京大學的Synge Todo教授介紹了日本富岳超級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并列舉了富岳超級計算機在一些特別問題上的應用。來自美國國家科學計算中心的Georgia Tourassi教授就美國的超級計算機向大家進行了介紹。所介紹的超級計算機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Tourassi教授介紹了超級計算機運行速度與功耗、其在具體科學問題例如高能物理與凝聚態物理上的應用。本次大科學裝置分會場上,25個報告涵蓋了引力波探測、中微子實驗、重離子實驗、同步輻射光源等重要大科學裝置。各報告人詳細介紹了這些大科學裝置的建造、應用與已經取得的成果。大科學裝置需要多達數百名科學家與工程師相互合作才能建造成功并保持其穩定運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加是重中之重。在本次報告中,報告人提到每一個大科學裝置都是國際合作的結果,而本次中國物理學會秋季會議就提供了這么一個交流的機會。相信在合作與交流之下,大科學裝置可以發現更多深刻的物理,進一步擴展人類認知的邊界。本次研討會得到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